注冊測繪師學習筆記丨不動產測繪189. 【房產測繪的內容】:房產平面控制測量、房產調查、房產要素測量、房產圖繪制、房產面積測算、房產變更測量、成果資料的檢查與驗收等。 190. 【平面控制精度】 ——最末一級的房產平面控制網中,相鄰控制點間的相對點位中誤差不大于0.025m,最大誤差不大于0.05m。 ——平面控制點密度:建筑物密集區的控制點平均間距在100m 左右,建筑物稀疏區的控制點平均間距在200m左右。控制點相對點位中誤差不大于2.5cm。 191. 【房屋調查】 ——確定房屋及其用地的權屬狀況是最主要的調查內容;房產調查的內容包括房屋用地調查和房屋調查。 ——房屋用地調查與測繪以丘為單元分戶進行;房屋調查與測繪以幢為單元分戶進行。幢號注在房屋輪廓線內的左下角,并加括號表示。 192. 【編號】 ——丘號在房產分區內按“從北到南,從西至東”的順序以四位自然數字從0001 至9999 按反S 形依序編列。 ——幢號以丘為單位,自進大門起,從左到右,從前到后,用數字1、2、…順序按“S”形編號。 193. 房產權屬所有人對其所有的房產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194. 【房屋結構】:鋼結構,鋼、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混合結構,磚木結構,其他結構等六類。根據房屋的梁、柱、墻等主要承重構件的建筑材料劃分。 195. 【房屋層數】是指房屋的自然層數,一般按室內地坪±0 以上計算;采光窗在室外地坪以上的半地下室,其室內層高在2.20m 以上的,計算自然層數。房屋總層數為房屋地上層數與地下層數之和。假層、附層(夾層)、插層、閣樓(暗樓)、裝飾性塔樓,以及凸出屋面的樓梯間、水箱間不計層數。房產分戶圖上注記的是總層數。 196. 【房屋墻體歸屬】分自有墻(墻外線)、共有墻(墻中線)和借墻(墻內線)等三類。 197. 【房產界址點】 ——界址點精度: ——界址點編號: ——點類別:1 表示平面控制點,2 表示高程控制點,3 表示界址點,4 表示房角點,5 表示高程特征點。 198. 房產圖分為房產分幅平面圖(基礎)、房產分丘平面圖和房產分戶平面圖。 199. 【房產分幅圖】: ——房產分幅圖上在房屋輪廓線中央注記四位數字代碼,其中第一位表示房屋產別,第二位表示房屋建筑結構,第三、四位表示房屋的層數。 ——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不超過5cm。 ——房產分幅圖采用50cm×50cm 正方形分幅。 200. 【房產分丘圖】: ——房產分丘圖上在房屋輪廓線中央注記八位數字代碼,其中第一位表示房屋產別,第二位表示房屋建筑結構,第三、四位表示房屋的層數,第五-八位表示房屋的建成年份。(多加了建成年份) ——房產分丘圖的幅面可在787mm×1092mm 全開紙的1/32-1/4 選用。 ——房屋權界線與丘界線重合時,表示丘界線;房屋輪廓線與房屋權界線重合時,表示房屋權界線。 201. 【房產分戶圖】: ——房產分戶圖的幅面可選用787mm×1092mm 的1/32 或1/16 等尺寸。 ——房產分戶圖的比例尺一般為1:200,當房屋圖形過大或過小時,比例尺可適當放大或縮小。 202. 房產測繪成果備案審查的內容: ——施測單位的資格 ——測繪成果的適用性 ——界址點的準確性、面積測算的依據與方法 ——其他當地房產行政管理部門規定的審查內容。 203. 【房產面積測算精度】 ——房屋邊長取位至0.01m、面積取位至0.01m2。 204. 成套房屋的套內建筑面積由套內房屋的使用面積、套內墻體面積和套內陽臺建筑面積三部分組成。 205. 房屋共有建筑面積分攤的基本原則 ——(1)產權各方有合法權屬分割文件或協議的,按文件或協議規定執行。 ——(2)無產權分隔文件或協議的,按相關房屋的建筑面積按比例進行分攤。 206. 房屋共有建筑面積分攤計算公式 ——分攤系數 = 需要分攤的共有面積總和 / 參加分攤的各單元建筑面積總和 ——各單元參加分攤所得的分攤面積 = 分攤系數 × 各單元參加分攤的建筑面積 207. 房產變更測量分為現狀變更測量(房屋現狀、拆建、邊界、門牌等)和權屬變更測量(房屋權屬、土地權屬)兩類。 208. 【地籍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權屬調查、地籍測繪、土地登記、土地統計、土地分等定級、地籍檔案與信息管理等。 209. 【地籍調查】包括了權屬調查和地籍測繪。地籍調查的基本單元是【宗地】,宗地是被【土地權屬界址線】封閉的地塊或空間。 210. 【宗地代碼】采用五層19 位層次碼結構,按層次分別表示縣級行政區劃、地籍區、地籍子區、土地權屬類型、宗地順序號。 211. 【土地權屬狀況調查】的內容包括土地權利人、土地權屬來源、土地權屬性質(國有/集體)、土地用途、土地位置及其他要素等。 212.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編碼】(常用): ——01—耕地。0101:水田 0102:水澆地 0103:旱地。 ——02—園地,03—林地,04—草地。 ——05—商服用地。 ——07—住宅用地。0701:城鎮住宅用地 0702:農村宅基地。 213. 在界址點上應按規定設置界標,界標類型由界址線雙方的土地權利人確定。 214. 界址點應以地籍子區為單位,統一自西向東、自北向南,由“1”開始順序編號。(從左上角按順時針方向);界址變更后,在最大界址點號后續編。 215. 地籍首級平面控制網點的等級分為三、四等或D、E 級和一、二級。四等網或E 級以下網最弱點相對于起算點的點位中誤差不得超過5cm,最弱邊相對中誤差不得超過1/45000。 216. 【地籍界址點精度】: (圖解界址點坐標不能用于放樣實地界址點) 217. 【地籍圖的內容】包括行政區劃要素、地籍要素、地形要素、數學要素和圖廓要素。 218. 界址線與行政區界線相重合時,只表示行政區界線,同時在行政區界線上標注土地權屬界址點。 219. 對于土地使用權宗地,宗地號及其地類代碼用分式的形式標注在宗地內,分子注宗地號,分母注地類代碼。對于集體土地所有權宗地,只注記宗地號。 220. 地籍圖上的房屋應注明【房屋結構+層數】。(1鋼結構,2鋼與鋼混結構,3鋼混結構,4混合結構,5磚木結構,6其他結構) 221. 【地籍圖精度指標】: 222. 土地使用權調查,其地籍圖基本比例尺為1:500。 223. 1:500、1:1000、1:2000 的地籍圖可采用正方形分幅(50cm×50cm)或矩形分幅(40cm×50cm)。 224. 宗地圖作為該宗土地產權證書和地籍檔案的附圖。(以地籍圖為基礎) 225. 面積量算結果經土地登記后,具有法律效力。 226. 對于圖上面積小于5cm2 的地塊,不得使用圖解法量算其面積。 227. 界線測繪的內容包括界線測繪準備、界樁埋設和測定、邊界點測定、邊界線及相關地形要素調繪、邊界協議書附圖制作與印刷、邊界點位置和邊界走向說明的編寫。 228. 界線測繪應采用國家統一的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和1985 國家高程基準。 229. 省級行政區選用1:5 萬或1:10 萬比例尺;省級以下行政區采用1:1 萬比例尺;地形地物稀少地區可適當縮小比例尺,地形地物稠密地區可適當放大比例尺。 230. 界線測繪的基本精度包括界樁點的精度和邊界協議書附圖的精度。 231. 界樁點平面位置中誤差不應大于相應比例尺地形圖圖上±0.1mm,高程中誤差不大于相應比例尺地形圖上十分之一基本等高距。 232. 邊界地形圖:利用國家最新的1:5000、1:1 萬、1:5 萬、1:10 萬地形圖作為資料,按照一定的經差、緯差自由分幅,圖內內容范圍為垂直界線兩側圖上各10cm 或5cm(1:10萬)內,沿界線走向制作呈帶狀分布的地形圖。 233. 邊界調查工作包括實地調查、繪制邊界情況圖、編寫邊界情況說明與繪制邊界主張線圖等。 234. 【邊界主張線圖】:由界線相鄰兩行政區域,根據確定邊界線的原則,將各自的邊界主張線標繪在邊界地形圖上。主張線采用0.3mm 的實線繪出,顏色一方用紅色,另一方用藍色,可壓蓋圖上任何要素。 235. 【界樁點】分為單立、同號雙立和同號三立3 種。界樁的形式可分為雙面型和三面型兩種。邊界線交匯處設置三面型界樁,其他處設置雙面型界樁。 236. 界線走向實地明顯,且無道路通過的地段,一般不埋設界樁;有天然或人工標志的地段,也可不埋設界樁。界河兩岸設置同號雙立界樁;界河交叉口岸設置同號三立界樁。 237. 【邊界協議書附圖】的內容應包括邊界線、界樁點及相關的地形要素、名稱、注記等。 238. 【邊界協議書附圖集】是邊界協議書附圖和界樁成果表集合而成的帶狀地圖集,其內容包括邊界協議書附圖、圖幅接合表、圖例、界樁坐標表、編制說明等。 239. 邊界線走向說明是對邊界線走向和邊界點位置的文字描述,是邊界協議書的核心內容。 240. 【界線測繪成果】包括:界樁登記表、界樁成果表、邊界點成果表、邊界點位置和邊界走向說明、邊界協議書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