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水準面】——外業測量的基準面,【鉛垂線】——外業測量的基準線。
3. 橢球面上兩點間距離最短的曲線叫【大地線】。大地線是兩點間唯一最短線,位于相對法截線之間。"/>
注冊測繪師學習筆記 | 大地測量13. 高斯投影采用等角橫切橢圓柱投影,是正形投影的一種。【在同一緯線上,離中央經線越遠則變形越大】;【在同一經線上,緯度越低變形越大】,【最大值位于赤道】上。 14. 高斯投影是等角投影,無角度變形,但長度和面積有變形。為了將長度變化限制在精度允許的范圍內,通常采用【分帶】的方法。 15. 為了不產生負值橫坐標,坐標原點向西移動500km(東Y坐標增加了500km)。東Y坐標前要加帶號。 16. 已知帶號求中央子午線經度的計算:P6 = 6N - 3;P3 = 3N 17. 高斯投影正算:(B , L)向(x , y)轉換。 18. 大地主題正算:已知經緯度、方位角、距離計算另一點經緯度。 19. 三維七參數轉換,至少需要三個公共點;二維四參數轉換,至少需要兩個公共點。 20. 坐標轉換流程: ——公共點選取 收集和整理用于轉換的公共點坐標資料,并分析選取用于轉換的公共點,公共點的個數與轉換區域大小有關,應精度可靠、均勻分布覆蓋整個測區。并且最好有多余公共點,用以檢查轉換參數的外符合精度。 ——轉換參數計算 根據已有公共點和轉換精度要求,確定參數計算方法和轉換模型。 二維轉換要將公共點換算到同一投影帶高斯直角坐標系。 ——精度分析 根據轉換參數計算目標坐標系重合點坐標,分析轉換殘差。(內符合精度) 計算坐標殘差中誤差來評估坐標轉換精度,并根據殘差限差(3倍殘差中誤差)剔除粗差。如果轉換精度評估不合格,應重新選取重合點坐標進行參數計算。 ——坐標計算 根據最終合格的轉換參數計算目標坐標系其他地物坐標。 21. 經緯儀DJ30,數字代表測角精度(一測回水平方向觀測中誤差)。 22. 方向觀測法測站應檢核的限差有半測回歸零差、一測回內2C互差、同方向各測回互差。 23. 三軸誤差 ——視準軸誤差:視準軸是十字絲中心與物鏡光心的連線。視準軸與橫軸不正交的誤差稱為視準軸誤差。用盤左、盤右觀測來削弱。 ——橫軸(水平軸)傾斜誤差:橫軸與豎軸不正交的誤差。可用盤左、盤右觀測來削弱。 ——豎軸(垂直軸)傾斜誤差:豎軸與測站鉛錘線不一致誤差。不能通過盤左、盤右觀測來削弱。 24. 經緯儀三軸的關系:豎軸與鉛垂線重合,橫軸與豎軸正交,視準軸與橫軸正交。水準管軸應垂直于豎軸,圓水準器軸應平行于豎軸。 25. 角度觀測兩個指標差 ——垂直度盤指標差 =(盤左讀數 + 盤右讀數 -360°)/ 2。 ——2C值= 盤左讀數 -(盤右讀數±180°),2c值是視準軸誤差的兩倍,因視準軸不垂直于橫軸而產生。 26. 電磁波測距的改正:加常數改正、乘常數改正、歸心改正、氣象改正(高等級導線測量)、曲率改正、周期誤差改正。 27. 導線平差 ——導線方位角閉合差:按折角個數反號平均分配。 ——導線坐標增量閉合差:按邊長反號成比例分配。 28. 【時間系統】 ——原子時(AT)是目前最準確的時間系統。 ——世界協調時(UTC)是把原子時的秒長和世界時(UT)的時刻結合起來的一種時間。 ——GPS 時(GPST)與國際原子時保持有19s 的常數差,并在GPS 標準歷元1980 年1 月6 日零時與UTC 保持一致。 29. GPS系統由【空間部分、地面控制系統及用戶設備部分】組成。地面控制系統由主控站、監控站、注入站所組成。 30. 衛星星歷:參考星歷、廣播星歷-預報星歷(WGS84)、精密星歷-后處理星歷(ITRF框架)。 31. GPS信號:導航電文(D碼,包含星歷等)、測距碼(C/A碼-粗、P碼-精、Y碼,調制在載波上)。 32. 【GPS誤差】 ——衛星誤差:星歷誤差(站間求差)、衛星鐘差(站間求差)、相對論效應 ——信號傳播誤差:電離層誤差(站間求差)、對流層誤差(站間求差)、多路徑效應影響誤差 ——接收機誤差:接收機鐘差(星間求差)、接收機對中誤差(強制對中)、天線相位中心偏差(站間求差) 33. 【三差相位解】: ——接收機間求一次差:消除衛星鐘差,削弱星歷誤差、對流層和電離層誤差。 ——衛星間求二次差:消除接收機鐘差。 ——歷元間求三次差:消去整周未知數。 34. 【載波相位測量技術】是目前高精度定位的主要方法。 RTK采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方法。 35. 靜態定位:偽距單點定位、CORS點觀測定位(A級點)、精密單點定位(PPP)、靜態相對定位。 36. 動態定位:單站載波相對動態定位(1+1)、單基站網絡、虛擬站技術-網絡RTK(VRS)、主副站技術-網絡RTK(MAC)、區域改正數技術(FKP)、綜合內插技術(CBI)。 最簡異步環和附合路線邊數: ![]() 48. 1985國家高程基準,以青島驗潮站1952年 - 1979年的潮汐觀測資料為計算依據,測定位于青島市觀象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準原點的高程為72.2604 m。 49. 幾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大地水準面:也是海拔高程系統的起算面,屬于物理參考面。大地水準面是重力等位面,任一水準面與高程基準面的重力位差相等。 ——似大地水準面:在海洋面上時,似大地水準面與大地水準面重合,屬于假定參考面。 ——正高:地面一點沿該點的【重力線】到【大地水準面】的距離。正高又稱海拔高或絕對高。 ——正常高:地面一點沿【正常重力線】到【似大地水準面】的距離。 ——大地高:從地面點沿【法線】到【參考橢球面】的距離。 ——大地水準面差距:參考橢球面(大地高)與大地水準面(正高)之差的距離,大地高-正高。 ——高程異常:似大地水準面至地球橢球面的距離,大地高-正常高。 50. 對似大地水準面的精化也就是按一定的分辨率精確求定高程異常。 51. 確定似大地水準面的方法:①幾何法;②重力學法;③幾何與重力聯合法(或稱組合法)。 52. 似大地水準面精化計算流程 ——(1)高程異常控制點計算 ——(2)收集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區域的重力資料與數字高程模型資料。 ——(3)利用重力測量數據與數字高程模型進行重力歸算和格網平均重力異常計算。 ——(4)選擇適當的參考重力場模型,采用【移去-恢復】技術,計算出重力似大地水準面。 ——(5)聯合計算高程異常控制點與重力似大地水準面,求得最終似大地水準面。 53. 似大地水準面精度參數 54. 聯測時應采用對稱觀測,即A-B-C…C-B-A,觀測過程中儀器停放如超過2h,則在停放點應重復觀測,以消除【靜態零漂】。 55. 當儀器靜放3小時以上時,必須在靜放前后讀數,以消除【靜態零漂】。 56. 重力測量儀器 ——①絕對重力儀:FG5型,標稱精度優于2×10-8 ms-2,該儀器屬于現代激光落體可移動式重力儀。 ——②相對重力儀:拉科斯特型(簡稱LCR,分為G型和D型)金屬彈簧重力儀,用于測定基本重力點和一等重力點。 ——③相對重力儀:石英彈簧重力儀(如:ZSM、Worden)或金屬彈簧重力儀(如:LCR),用于測定二等重力點及加密重力點。 57. 國家重力等級控制測量分三級:國家重力基本網、國家一等重力網、國家二等重力點。 58. 大地測量數庫由大地測量數據、管理系統、支撐環境組成。 59. 水準網的布設一般采用【從高級到低級】,【從整體到局部】,【逐級控制】,【逐級加密】的原則,按精度分為一、二、三、四等水準測量。 60. 水準路線長 ——三等水準網附合路線長度不超過150km(四等不超過80km) ——環線不超過200km(四等不超過100km) ——同級節點間距不超過70km(四等不超過30km)。 61. 自動安平光學水準儀每天檢校一次i角,作業開始后的7個工作日內,若i角較為穩定,以后每隔15天檢校一次。 62. 在連續各測站上安置水準儀的三腳架時,應使其中兩腳與水準路線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腳輪換】置于路線方向的左側與右側。減弱因【豎軸傾斜】引起的誤差。 63. 一二等水準標石埋設: ——1)有巖層露頭或在地面下不深于1.5m的地點,優先選擇埋設巖層水準標石。 ——2)沙漠地區或凍土深度小于0.8m的地區,埋設混凝土柱水準標石。 ——3)凍土深度大于0.8m或永久凍土地區,埋設鋼管水準標石。 ——4)有堅固建筑物(房屋、紀念碑、塔、橋基等)和石崖處,可埋設墻角水準標志。 ——5)水網地區或經濟發達地區的普通水準點,埋設道路水準標石。 64. 新設的水準路線與已測的水準點聯測或接測時,若該水準點的前后觀測時間超過【三個月】,應進行檢測。 65. 水準儀DS05字母后的數字表示儀器每公里高差測量的中誤差(以毫米為單位);DS后加字母Z,表示自動安平水準儀。 66. 往測與返測測站數均應為【偶數】。 67. 不應進行觀測: ——① 日出后與日落前30分鐘內。 ——② 太陽中天前后各約2小時內。 ——③ 標尺分劃線的影像跳動劇烈時。 ——④ 氣溫突變時。 ——⑤ 風力過大而使標尺與儀器不能穩定時。 68. 標尺讀數順序: 四等-后后前前;三等-后前前后;一二等:奇數站-后前前后,偶數站-前后后前 69. 水準測量要求 70. 水準測量誤差 ——①i角誤差:(望遠鏡)視準軸與水準管軸不平行的誤差。減弱措施:測量時使前后視距盡量相等。 ——② 水準標尺每米真長誤差。減弱措施:檢定并禁用超限的標尺,計算改正數,保護標尺。 ——③ 一對水準標尺零點不等差。減弱措施:測段采用偶數站。 71. 跨河水準適用范圍:二等,視線長度超過100m;三、四等,視線長度超過200m。 72. 水準測量改正 ——(1)水準標尺長度改正 ——(2)水準標尺溫度改正(一、二等水準測量) ——(3)正常水準面不平行的改正 ,緯度南北方向改。 ——(4)重力異常改正(一、二等水準測量) ——(5)固體潮改正(一、二等水準測量) ——(6)環(路)線閉合差的改正 73. 閉合差按照【測站數/路線長】反號分配。 74. 精度要求 75. 置信度為68.3%時的置信區間為[ -σ,σ ];95. 4%時的置信區間為[ -2σ,2σ ];為99.7%時的置信區間為[ -3σ,3σ ]。 76. 幾種誤差公式 77. 多余觀測數=總觀測數-必要觀測數。 78. 測量平差的目的是解算【估計值】。 79. 測量學中一般把2倍中誤差作為限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