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英測繪——航測必備知識你都知道嗎?(上)1、“數字測繪成果”的檢查項 數字線劃圖(DLG)、數字高程模型(DEM)、數字正射影像圖(DOM)、數字柵格地圖(DRG)。 (4D)包括: (1)參考數據對比。與已有的成果進行對比 (2)野外實測。與野外調繪的數據對比 (3)內部檢查。 (4)人機交互檢查(混淆項:結構檢查) 2、航線計算公式 相對航高 = 主距f * 比例尺分母m = f * m (1:m) 基準面高 = (最高點 + 最低點 )/ 2 絕對航高 = 基準面高 + 相對航高 m = 地面分辨率 / 像元大小 Lx相片寬度;Ly相片高度; p航向重疊度;q旁向重疊度; 攝影基線B = Lx*m*(1-p); 航線間隔D = Ly*m*(1-q); 分區航線條數 = 分區寬度 / D; 每航線照片數 = 航線長度(分區長度)/ B; 每航線照片數 = (航線長度 + 2B)/ B ,因為要求兩端需要超出攝區邊界不少于1條基線,因此要加上2B 相片總數 = 分區航線條數 * 每航線照片數 攝區模型數 = 分區航線條數 * (每航線照片數 - 1) 3、重疊度 航向重疊一般度在60~65%,最大75%,最少56%;旁向重疊度一般30~35%,最少13%;通常規定航線彎曲度不得大于3%; 如果用于三維重建,建議旁向重疊度70%以上,航線(縱向)重疊度80%以上。(注意:上述數值為經驗值,僅參考) 4、旋偏角 航空攝影像片旋偏角,要求一般不大于6度,超限比例不得大于4% 5、航攝比例尺的選擇 6、多像空間前方交會 多像空間前方交會:利用外方位元素和待求點像點坐標,解出待求點三維坐標 3個內方位元素(x,y,f) 5個相對定向參數(2線+3角) 6個外方位元素(3線+3角) 7個絕對定向元素(3線+3角+1伸縮) 7、控制點布設 平坦地區,航向上4條基線布設1個平高控制點,旁向上每2條航線布設1排平高控制點(外業像片控制點的布設) 丘陵地區,在平坦地區的基礎上,在航帶每2排平高控制點之間,增加1排高程控制點;(外業像片控制點的布設) 每個像對不少于6個內業加密點,立體測圖時,不少于4個基本定向點;(內業加密點的要求) 像片控制點的目標影像應清晰易讀,控制點應布設在航向、旁向6片重疊范圍內,選定困難時也可以在5片重疊范圍內; 控制點建立圖像邊緣不少于1~1.5cm,對于數字影像或衛星影像距離圖像邊緣不少于0.5cm,沒有特殊說明的話,不少于1.5cm; 立體測圖時每個像對4個基本定向點,離通過向主點&垂直于方向線的直線,距離少于1cm,最大不超過1.5cm; 8、控制點精度 像控點的精度:相對于基礎控制點,不超過地物點平面中誤差(0.6mm、0.8mm)的1 / 5(特殊),高程精度為1 / 10的基本等高距; 圖根點精度要求:相對于基本控制點的點位中誤差不應該超過圖上0.1mm,高程中誤差不應該超過基本等高距的1 / 10; 全站儀、GPS校核地物點位置較差:檢測結果與已知成果的平面較差少于圖上0.2mm,高程較差少于基本等高距的1 / 5 界樁點平面位置中誤差:不應該大于圖上±0.1mm;界樁點高程中誤差:不大于基本等高距1 / 10(0.1h),困難地區1 / 2; 航測成圖,1:500 ~ 1:2000圖上地物點相對最近野外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單位:mm) 9、DEM格網點 數字高程模型(DEM)網格尺寸:1:500~1:2000(1:n)網格尺寸少于0.001n(1/1000);1:5000~1:10萬的網格尺寸不應大于0.0005n(1/2000); DEM格網點相對于臨近野外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m) 10、航空攝影質量元素和檢查 航空攝影測量的質量元素和檢查項包括: 一. 飛行質量; 基本要求:包括:像片重疊度;像片傾角;像片旋偏角; 航線彎曲度; 非基本要求:航攝設計; 最大最小航高差;邊界覆蓋保證;像點最大位移值; 航攝比例尺>1:5000時,航線上相鄰像片高差不大于20m,航線最大最小航高差不大于30m;(航高) 航攝比例尺 ≤1:5000時,航線上相鄰像片高差不大于30m,航線最大最小航高差不大于50m; 二. 影像質量; 影像最大、最小密度;灰霧密度;反差;(2017)沖洗質量;色調;清晰度;框標影像(框標和數據記錄); 三. 數據質量 四. 附件質量 分區圖;分區航線結合圖; 攝區、分區、航線、像片結合圖;其他注記,圖表; 以上就是航測知識重點介紹,如果你還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歡迎留言或者在線咨詢,我們會及時與您聯系。東英測繪儀器有限公司提供RTK/GPS、全站儀、水準儀、經緯儀、無人機等儀器的銷售、檢測、校正等服務,也承接測繪培訓和各種內外業測量任務,有相關的需要了解都可以留言或者在線咨詢我們,我們將詳細為你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