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達ZTS-121系列全站儀使用說明書來源:東英測繪儀器網址:http://www.renshiks.com/ 非常感謝購買中海達ZTS-121系列全站儀!本手冊是您的好幫手,使用儀器之前請仔細閱讀,并請妥善保管。說明書中一些圖片與實物可能會有差別請以實物為準。 儀器特點:功能豐富——本系列全站儀具備豐富的測量應用程序,同時具有數據存儲功能、參數設置功能等,適用于各種專業測量。 1、絕對數碼度盤 配備絕對數碼度盤,儀器開機即可直接進行測量。即使中途重置電源,方位角信息也不會丟失。 2、強大的內存管理 大容量內存,并可以方便地進行文件系統管理,實現數據的增加、刪除、傳輸等。 3、免棱鏡測距 該系列全站儀均帶有激光測距的免棱鏡測距功能,可直接對各種材質、不同顏色的物體(如建筑物的墻面、電線桿、電線、懸崖壁、山體、泥土、木樁等)進行遠距離、快速、高精度的測量。對于那些不易到達或根本無法到達的目標,應用免棱鏡測距功能可以很好的完成測量任務。 4、特殊測量程序 該系列全站儀在具備常用的基本測量功能之外,還具有特殊的測量程序,可進行懸高測量、偏心測量、對邊測量、放樣、后方交會、面積計算、道路設計與放樣等工作,可滿足專業測量的需求。 5、可換目鏡 本儀器目鏡為可換目鏡,可方便配備彎管目鏡,便于用戶觀測天頂方向及高層建筑的測量。 6、激光下對點可選 方便的站點指示功能,便于設站。 儀器使用注意事項: 1、日光下測量時應避免將物鏡直接對準太陽。建議使用太陽濾光鏡以減弱這一影響。 2、避免在高溫和低溫下存放儀器及在溫度驟變時使用儀器。 3、儀器不使用時,應將其裝入箱內,置于通風干燥處,并注意防震、防塵和防潮。 4、若儀器工作處的溫度與存放處的溫度差異太大,應先將儀器留在箱內,直至適應環境溫度后取出儀器使用,以獲得良好的精度。 5、若儀器長期不使用,應將電池卸下分開存放。并且電池應每月充電一次,以延長電池的壽命。 6、運輸儀器時應將其裝于箱內,運輸過程中要小心,避免擠壓、碰撞和劇烈震動。長途運輸最好在箱子周圍使用軟墊。 7、架設儀器時,盡可能使用優質木腳架以保證測量穩定性提高測量精度。 8、為了提高免棱鏡測量的精度,請務必保持物鏡頭的清潔。外露光學器件需要清潔時,應用脫脂棉或鏡頭紙輕輕擦凈,切不可用其它物品擦拭。 9、儀器使用完畢后,應用絨布或毛刷清除儀器表面灰塵。儀器被雨水淋濕后,切勿通電開機,應用干凈軟布擦干并在通風處放一段時間, 使儀器充分干燥后再使用或裝箱。 10、作業前應仔細全面檢查儀器,確定儀器各項指標、功能、電源、初始設置和改正參數均符合要求時再進行作業。 11、若發現儀器功能異常,非專業維修人員不可擅自拆開儀器,以免發生不必要的損壞。 12、免棱鏡型全站儀發射光是激光,使用時不能對準眼睛直射。 ZTS -1 21 系列全站儀使用說明書目錄: 1 儀器用途 1 2 儀器各部件名稱及其功能 2 2.1 各部件名稱 2 2.2 鍵盤功能與信息顯示 4 2.3 基本測量模式下的功能鍵 7 2.3.1 角度測量模式 (共有三個菜單頁面)7 2.3.2 距離測量模式 (共有兩個菜單頁面)8 2.3.3 坐標測量模式 (共有三個菜單頁面)9 2.3.4 測存的說明 10 2.4 星(★) 鍵模式 10 3 初始設置 12 3.1 開/關機 12 3.2 設置垂直角和水平角的傾斜改正 12 3.3 設置測距目標類型 12 3.4 設置反射棱鏡常數 13 3.5 回光信號 13 3.6 設置大氣改正 14 3.6.1 直接設置大氣改正值 14 3.6.2 由溫度和氣壓計算大氣改正 15 3.7 大氣折光和地球曲率改正 15 3.8 設置角度最小讀數 16 3.9 設置自動關機 16 3.10 設置水平角蜂鳴 16 3.11 設置儀器常數 17 3.12 選擇數據文件 17 4 測量前的準備 18 4.1 儀器開箱和存放 18 4.2 安置儀器 18 4.2.1 利用垂球對中與整平 18 4.2.2 利用對中器對中 20 4.3 電池的裝卸、信息和充電 20 4.4 反射棱鏡 21 4.5 基座的裝卸 22 4.6 望遠鏡目鏡調整和目標照準 22 4.7 字母數字的輸入方法 22 4.8 U 盤使用注意事項 25 5 角度測量模式 26 5.1 測存 26 5.2 置零 27 5.3 置盤 27 5.4 鎖定 27 5.5 復測 28 5.6 坡度 29 5.7 H 蜂鳴 30 5.8 左/右 30 5.9 豎角 30 6 距離測量模式 31 6.1 測存 31 6.2 測量 31 6.3 模式 32 6.4 偏心 32 6.5 放樣 32 7 坐標測量模式 34 8 偏心測量功能 38 8.1 角度偏心測量 38 8.2 單距偏心測量 39 8.3 兩距偏心 41 8.4 平面偏心測量 42 8.5 圓柱偏心測量 44 9 菜單操作 46 9.1 數據采集 46 9.1.1 操作步驟 46 9.1.2 數據采集文件的選擇 47 9.1.3 測站點和后視點 47 9.1.3.1 設置測站點的示例 48 9.1.3.2 設置方位角示例 50 9.1.4 進行待測點的測量 52 9.2 放樣 53 9.2.1 點放樣 54 9.2.2 極坐標法 57 9.2.3 后方交會法 58 9.3 文件管理 62 9.3.1 文件維護 62 9.3.2 文件導入 65 9.3.2.1 從串口導入 66 9.3.2.2 從 USB 導入 67 9.3.3 文件導出 68 9.3.3.1 從串口導出 69 9.3.3.2 導出到 U 盤 70 9.3.3.3 MiniUSB 導出 71 9.3.4 格式化盤 71 9.3.5 盤信息 71 9.3.6 更新程序 71 9.4 應用程序 74 9.4.1 懸高測量 75 9.4.1.1 “輸入目標高”模式75 9.4.1.2 “無需目標高”模式76 9.4.2 對邊測量 77 9.4.3 Z 坐標測量 79 9.4.4 面積測量 80 9.4.5 點到直線(點投影)測量 82 9.4.6 道路 84 9.5 參數設置菜單 84 9.6 參數校正菜單 85 9.6.1 校正指標差 85 9.6.2 X 軸校正補償誤差 86 9.6.3 Y 軸校正補償誤差 87 9.7 儀器常數 87 9.8 選擇編碼文件 87 9.9 格網因子 87 9.10 通訊接口 88 10 道路 90 10.1 道路輸入 90 10.1.1 水平定線 90 10.1.1.1 元素法 90 10.1.1.2 交點法 92 10.1.2 垂直定線 94 10.2 道路放樣 95 10.2.1 道路文件選擇 96 10.2.2 設置站點和設置后視點 96 10.2.3 道路放樣 96 11 檢驗與校正 99 11.1 管水準器 99 11.2 圓水準器 99 11.3 望遠鏡分劃板 100 11.4 視準軸與橫軸的垂直度(2C)101 11.5 豎盤指標零點自動補償 102 11.6 豎盤指標差(i角) 和豎盤指標零點設置 102 11.7 對中器 103 11.8 儀器加常數(K)104 11.9 視準軸與發射電光軸的平行度 105 11.10 無棱鏡測距 105 12 技術參數 107 附錄 A 文件傳輸格式說明(本機格式)110 附錄 B 雙向通訊說明 111
|